“免费装修”是个“有偿”陷阱

事实上,不止“免费装修”“装修款N年返还”等噱头频现,价格不透明、钓鱼陷阱、合同避责、企业跑路等乱象也时有发生。站在消费者角度看,家装行业专业性强,一般消费者缺乏装修知识,对装修材料质量辨别能力较差,难免遭遇消费纠纷事件。

“免费装修”是个“有偿”陷阱

来源:广州日报    2020-09-25 08:52
来源: 广州日报
2020-09-25 08:52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近期,不少消费者向中国消费者协会投诉反映,住宅装饰装修市场上一些企业打出了“免费装修”“装修款N年返还”的旗号吸引消费者,但是签单之后商家往往违背承诺,并以各种说辞进行额外收费,一些经营者甚至“人去楼空”,使消费者蒙受很大的损失。

事实上,不止“免费装修”“装修款N年返还”等噱头频现,价格不透明、钓鱼陷阱、合同避责、企业跑路等乱象也时有发生。装修市场猫腻重重,种种消费陷阱不仅损害消费者权益,也令家装行业陷入“信任危机”。

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快速发展,家装行业近年来也扩张迅速。但相关行业标准与管理却没能及时升级,准入门槛过低、标准不统一、监管“真空”等制约着行业发展。有的家装公司可能连基本的建筑施工流程都不了解,“租个场地、注册个营业执照”就能开装修公司。站在消费者角度看,家装行业专业性强,一般消费者缺乏装修知识,对装修材料质量辨别能力较差,难免遭遇消费纠纷事件。

因此,家装市场亟待从制度设计层面予以规范。行业协会要制定并完善相应标准,逐步提高行业准入门槛,把品质不合格的产品和服务拒之门外。监管部门则要加强监管力度,加大违规惩处力度,改变目前市场上装修公司良莠不齐、鱼龙混杂的现象。消费者也应多掌握家装知识,在公司选择、合同订立等方面谨慎判断、慎重选择,运用法律手段解决问题。家装涉及广告、质量、合同、服务等多个环节,装修周期长、问题杂,一旦涉及消费维权,难度往往更大。因此,畅通消费者维权渠道格外重要。比如,不妨推广装修施工合同示范文本,细化工程概况、合同工期、质量标准等,让消费者知道如何维权。

归根结底,家装行业乱象还在于买卖双方市场信息的不透明。想要提高整个行业水平、降低服务投诉率,还需要更加透明公开的第三方服务平台,完成商家和客户装修过程的对接,把控装修公司工程进度,提升市场服务能力。只有监管部门、家装企业、行业协会形成合力,家装市场环境才会越来越好,消费者也才能更省心。(刘琛)

(刘琛)

【责任编辑:徐子茗】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