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百城新房价格涨幅放缓 二手房价首次下跌

(薛宇飞 实习生 黄官才华)中指研究院近日在一份报告中称,楼市“银十”并未如期而至,多地房地产市场依旧延续低迷态势。

报告:百城新房价格涨幅放缓 二手房价首次下跌

来源:中新经纬    2021-11-02 08:41
来源: 中新经纬
2021-11-02 08:41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中新经纬11月1日电 (薛宇飞 实习生 黄官才华)中指研究院近日在一份报告中称,楼市“银十”并未如期而至,多地房地产市场依旧延续低迷态势。

该机构对其监测的全国100个城市新建及二手住宅的调查数据显示,今年10月,百城新建住宅平均价格为16189元/平方米,环比、同比分别上涨0.09%、3.08%,涨幅均在收窄;百城二手住宅平均价格为16026元/平方米,环比下跌0.04%,为百城二手住宅价格指数自2020年6月发布以来的首次下跌。从涨跌城市个数看,59个城市二手住宅价格环比下跌,数量为年内最高。

多城新房价格表现平庸 长三角20个月来首跌

中指研究院称,新建住宅方面,2021年10月,一线城市环比上涨0.01%,同比上涨3.14%;二线城市环比上涨0.09%,同比上涨3.18%;三四线代表城市环比上涨0.17%,同比上涨2.84%。

从涨跌城市数量看,10月,新建住宅价格环比上涨的城市数量有65个城市,与上月持平,大部分城市涨幅在0.1%-0.5%之间;31个城市环比下跌,较上月减少2个,除南宁、廊坊下跌0.60%,呼和浩特、德州下跌0.59%、0.56%之外,其他城市跌幅均不超过0.5%。从同比来看,10月新建住宅价格同比上涨的城市数量有86个,下跌的有13个,其中,张家口、廊坊跌幅最为明显,分别下跌3.63%、2.76%。

区域上,长三角、珠三角、山东半岛新房价格环比变动分别为-0.03%、0.06%、0.14%。其中,长三角新房价格出现自疫情初期以来20个月的首次环比下跌,部分前期较活跃的城市出现不同程度降温,如上海、南京、合肥等新房价格环比均由涨转跌,宁波环比涨幅收窄,杭州跌幅略有扩大。京津冀受部分城市新房价格结构性上涨带动,环比上涨0.28%。济宁、烟台则受部分高均价项目入市带动,新建住宅价格环比涨幅居百城前列。

二手房下行明显 热点城市涨幅收窄

二手住宅方面,中指研究院数据显示,2021年10月,一线城市二手住宅价格环比下跌0.05%,同比上涨8.90%;二线城市环比上涨0.04%,同比上涨3.17%;三四线代表城市环比下跌0.11%,同比上涨3.23%。

从涨跌城市数量看,10月份二手住宅价格环比上涨的城市有40个,较上月减少12个,且大多数城市涨幅不超过0.5%;59个城市环比下跌,较上月新增16个,唐山和南通跌幅最大,分别为1.39%、1.05%。从同比看,32个城市出现同比下跌,北海、菏泽跌幅逾5%,分别为6.54%和5.28%。

上述机构称,观察主要城市群的表现,可见市场下行态势明显。珠三角城市群二手房价格环比继续下跌,跌幅扩大至0.24%,其中,最大跌幅0.35%出现在深圳;长三角价格环比涨幅收窄至0.02%,达年内最低水平;京津冀、山东半岛价格环比均止涨转跌,跌幅分别为0.12%、0.06%。

部分城市受“二手房成交参考价”政策的叠加影响,市场持续降温,如珠三角的深圳、东莞、广州和长三角的上海、宁波二手住宅价格延续下跌,长三角的无锡、金华、温州由涨转跌。

多地出台新政 市场有望筑底回稳

梳理可以发现,面对今年“金九银十”的接连失约,部分城市楼市下行压力加大导致房市表现暗淡,中央和地方政府开启了“双向调控”,出台多项举措以稳房价、稳预期。

9月底以来,央行多次发声,针对房地产金融政策表态,向市场传递积极信号。地方层面,湖南、广州、哈尔滨等省市调整楼市调控政策,内容涉及发放购房补贴、提高公积金贷款额度、降低商品房预售条件等方面。

此外,继岳阳、张家口、南通、鄂州等地出台“限跌令”后,10月孝感、新沂亦发布限跌政策以稳定楼市,截至目前,全国已有约15城出台限跌政策。

中指研究院认为,在未来,各地政府将在“房住不炒”总基调下,坚持楼市调控“稳”字当头,稳定市场预期、规范市场秩序。四季度楼市调控政策存边际调整预期,部分城市房贷利率、放款周期等信贷端政策或有所改善。随着调控政策逐步趋稳,信贷政策边际宽松预期增强,四季度市场有望逐步筑底回稳。

在自救方面,该研究院判断,临近年底,房企在销售压力及资金压力下,推盘积极性将有所提升,各类促销优惠活动或将持续。(中新经纬APP)

 

【责任编辑:涂恬】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