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抢滩区域金融中心 金融机构及人才引入成亮点

在北上深迈向国际性金融中心的同时,一批以省会城市为主的区域金融中心也在迅速崛起。

多地抢滩区域金融中心 金融机构及人才引入成亮点

来源:经济参考报    2019-09-30 09:04
来源: 经济参考报
2019-09-30 09:04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在北上深迈向国际性金融中心的同时,一批以省会城市为主的区域金融中心也在迅速崛起。近一个多月来,从中央财经委到金融委的多个高规格会议频频提及支持城市群等潜力地区发展。作为发展城市群的重点之一,更多省会城市将被打造成重要区域金融中心。

据不完全统计,有逾20个省会城市和近10个核心城市明确提出建立区域金融中心规划,以期围绕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等优势区域推动人口、资本、技术等要素的集聚。其中,推动区域金融中心对打造开放高地,支持新兴产业发展,鼓励与自身资源禀赋、区域特色和产业特点高匹配度产业发展成为重要发力点。

20余省会竞逐区域金融中心

新一轮的金融改革开放浪潮中,以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等优势区域为重点的区域发展战略成为经济增长新引擎,上海、北京、深圳接连获得政策力挺,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提速。与此同时,全国多个省会城市也在陆续发力,希望借此机会为地区发展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撑,从而在区域竞争中实现“弯道超车”。

更大力度支持地区经济及金融发展措施正加快落地。近一个多月来,从中央财经委到金融委均频频展开部署。中央财经委会议指出,经济发展的空间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正在成为承载发展要素的主要空间形式,要求增强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等经济发展优势区域的经济能力。金融委会议亦提出,支持愿意干事创业、敢于担当、有较好发展潜力的地区和领域加快发展。

根据“十三五”规划,我国将建设包括长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在内等19个城市群。其中广州、重庆、成都、武汉等多地已明确或将支持建设为国家中心城市。

从当前省级政府部署来看,作为发展城市群的关键,更多省会城市将被打造成重要区域金融中心。据各地规划不完全统计,包括杭州、郑州、成都等逾20个省会城市和包括青岛、苏州、厦门在内近10个核心城市明确提出建立区域金融中心规划,以期围绕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等优势区域推动人口、资本、技术等要素的集聚。

业内人士表示,金融机构聚集将给企业带来更加便利性的融资环境。“金融对城市发展的推动意义非常大,特别是在优化资源配置,推动产业升级方面。通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来支撑城市产业发展,以不同形式、业态的金融,服务于当地企业、产业和居民,最终也会体现在城市对应的宏观指标上。” 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黄大智表示。

作为衡量地区金融业发展的重要指标,统计局数据显示,绝大多数计划建立区域金融中心的地区金融业附加值增速高于地区GDP增速。

新兴产业集群成发力重点

目前,多地区域金融中心建设规划已经浮出水面。除了对金融机构总部和相关人才落户在财税、土地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外,推动金融中心对打造开放高地,支持新兴产业发展,鼓励与自身资源禀赋、区域特色和产业特点高匹配度产业发展也成为重要发力点。

在对金融机构和人才吸引方面,各地均拿出“真金白银”。青岛市除对落户自贸区的金融机构给予自贸区深化金融领域开放创新若干政策外,还给予众多注册、办公场所、经济贡献等方面的补助,最高达到1亿元。广州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提出对金融机构落户最高奖励2500万元、对金融机构高级管理人才每月补贴1000元,对每年评定的高层次金融人才最高奖励100万元等措施。

从区域金融中心定位看,各地普遍立足区位或城市群优势,打造对内对外开放高地。哈尔滨以对俄为重点打造东北亚区域金融中心,广西致力于发展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

值得一提的是,更有力度的用地、融资、开放等支持地方新兴产业发展政策将落子区域金融中心。南京计划通过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公共平台打造及技术场景应用、金融服务创新,打造千亿级数字金融产业集群。成都设立超100亿元的金融科技产业投资基金对不同阶段、不同创新方向的金融科技企业予以奖励及补贴,同时正在打造具有集聚效应的金融产业园区,包括聚焦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金融科技前沿领域的交子金融科技中心。武汉积极推动湖北自贸区武汉片区扩大金融领域对外开放,增强金融服务功能,申报创建全国科技保险创新示范区的方案已上报银保监会。

应实现差异化发展

当前北京、上海、深圳的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已具备相当发展规模和聚集度,在我国区域金融中心的发展过程中起到“领头羊”的作用。而更多依托城市群的区域金融中心建设由于同一地域内常有2至3个省会城市同时“上马”,竞争颇为激烈。对此,专家建议区域金融中心建设不能唯数量论,更应与当地实体经济的发展情况相匹配,对于临近国际金融中心的地区而言,则需要注重与其差异化错位发展。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唐建伟表示,一线城市的资金实力、技术创新基础更好,有利于新兴产业的发展;中西部的一些省会城市,通过承接产业转移、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可实现错位发展。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研究员范若滢建议,各地在打造区域金融中心时,一方面需要考虑与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形势相匹配,考虑区域金融中心的辐射范围,形成经济增长与金融发展良性循环;另一方面还应结合不同地区的资源禀赋和经济发展方向,各地应当充分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区域金融中心也应当有不同的侧重,如绿色金融中心、普惠金融中心。

【责任编辑:涂恬】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