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新风吹太行

”  2019年11月,长治市出台《关于推进农村移风易俗的意见》,提出推动革除天价彩礼、大操大办、炫富攀比等歪风陋习。“按照农村的风俗,结婚时女方要十几万元彩礼很普遍,一开始我也想着多少要一些,不然光村里人说闲话我娘家也受不了。

文明新风吹太行

来源:经济参考报 2021-02-25 00:00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结婚彩礼把人难,大摆酒席太铺张,红白喜事大操办,要改变!”锣鼓声响起,“三句半”唱起。正月初九上午,山西省长治市上党区八义村的文化广场上热闹非凡,一场以移风易俗为主题的民俗表演正在上演。

72岁的退休教师孟双凤告诉记者,2020年她和另外三个村民一起用当地传统曲艺形式“三句半”创作了这首《移风易俗新风尚》。“当时我们坐在一起聊到村里的新气象,你一言我一语就编成了一首曲。”她说。

八义村地处太行山区,过去村民办喜事习惯大操大办,邻里之间互相攀比,形成了铺张浪费的不良风气。八义村妇联主任秦平珍回忆:“过去只要有人结婚,宴席总要摆个三五天,一群人喝得醉醺醺,吵得乱哄哄,搞得全村鸡飞狗跳。”

2019年11月,长治市出台《关于推进农村移风易俗的意见》,提出推动革除天价彩礼、大操大办、炫富攀比等歪风陋习。“这几年在政府的宣传倡导下,节俭文明的风气逐渐在村里传播开来。”秦平珍说,“大锅饭取代了没完没了的婚礼酒席,村子变得整洁清静了许多。”

“移风易俗说来简单做起来难。”长治市扶贫办相关负责人崔海丽介绍,在推进乡风文明建设过程中,不少乡村因地制宜,各出妙招。

春节假期刚过,在位于长治市长子县鲍店镇的一间办公室里,“公益红娘”陈春兰正在埋头整理资料。“春节期间在外务工的青年回了村,不少父母忙着给孩子找对象,我们的工作也变得格外繁忙。”她说。

鲍店镇公益红娘志愿服务队成立于2019年底,目前有30多名队员。“年轻人找对象,我们帮忙配对联络;村民办喜宴,我们来主持张罗。”陈春兰说,“现在村里人办喜事一定会找我们商量,我们在提供志愿服务的同时也不断向他们倡导婚事新办的文明新风,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随着移风易俗工作的深入推进,不少农民的思想正在悄然发生变化。

王科和王靖是长治市襄垣县付村第一对“零彩礼”结婚的夫妻。34岁的王科回忆说,因为之前父亲生病花光了家里的积蓄,2019年底他准备结婚时,曾想硬着头皮向亲戚朋友借钱凑彩礼。

“按照农村的风俗,结婚时女方要十几万元彩礼很普遍,一开始我也想着多少要一些,不然光村里人说闲话我娘家也受不了。”王靖告诉记者,恰巧当时长治市出台了推进农村移风易俗的文件,村干部多次到家里来做她和家人的思想工作,劝他们新事新办。

“后来我也慢慢想通了,借钱凑的彩礼最后无非是左口袋进来右口袋出去,最重要的是在政策的支持下,再也没人能对我们说三道四了。”王靖说。

(刘扬涛)

【责任编辑:曹原青】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