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中国楼市冷热交织 房地产“小阳春”缺席
中新社北京4月1日电 题:中国楼市冷热交织 房地产“小阳春”缺席
中新社记者 庞无忌
这个春天乍暖还寒,中国楼市同样冷热交织。一边是“稳楼市”的城市越来越多,力度越来越大,另一边,重点城市房地产市场量价等数据却未出现明显反弹,被市场寄予期望的3月楼市“小阳春”似乎缺席了。中国楼市会走向何方?
逾60城“稳楼市”
今年以来,楼市政策暖风频吹,出手“稳楼市”的城市不断增加,并且逐渐从三四线蔓延至二线城市。
近日,多家媒体报道称,福州放松楼市限购政策,非五城区户籍家庭无需落户或纳税等证明即可购买一套五城区144平方米以下的普通住宅。此前,哈尔滨发文取消商品房3年“限售”,郑州则取消了“认房又认贷”,调控松动更多向二线城市蔓延。
据中原地产研究中心统计,今年以来,超60城出台楼市相关政策,从降低首付比例、下调房贷利率、提高公积金贷款额度、加大引才力度等方面支持刚需和改善性购房需求。
对于近期楼市政策的调整,广东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表示,限售、限购、限贷等是行政色彩较强的干预措施。当楼市热了,限制性措施就要启动,或强化;反之,限制性措施就要弱化或退出。当下,多地楼市需求不振,已影响到了全链条的正常循环和地方财政的可持续性。在保持房住不炒的前提下,部分城市将因城施策选择退出或弱化限制性措施。
不过,他提醒,目前调控松绑的城市,都是销售大幅下滑、库存压力大的地方。热点城市房地产调控仍然保持连续和稳定性。
楼市“小阳春”缺席
尽管政策密集出台,但从效果来看,购房者置业信心尚未恢复,市场活跃度仍显不足。
中指研究院4月1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百城新建住宅价格累计上涨0.06%,涨幅较去年同期收窄0.71个百分点,累计涨幅处近七年同期最低点。
市场成交同样如此。一季度,100个受监测城市新建商品住宅成交规模居历史同期较低位,同比下降40.5%。其中,一二三线城市商品住宅成交规模下跌幅度均超三成。
房企业绩也出现明显下滑。中指院数据显示,一季度,百强房企销售额均值为162.6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下降47.2%;其中销售额超千亿元的房企仅2家,较去年同期减少3家;超百亿元房企46家,较去年同期减少30家。
中指研究院报告认为,随着多地楼市政策环境放宽,部分城市二手房成交量有所回升,但受疫情影响,市场恢复节奏在一定程度上被打断,如:长春、上海等疫情形势严峻地区楼市也受到直接冲击。
李宇嘉也认为,当下,疫情反复、高房价、居民高杠杆、收入前景不稳定等是制约楼市回暖的关键因素。这些因素并非短期的楼市政策调整就能迅速改变的。
土拍市场现企稳趋势
土地市场可以被视为楼市的先行指标。当前,2022年重点城市的首轮集中供地正陆续拉开帷幕。值得注意的是,多个重点城市调整了今年首轮集中供地的规则,例如:东莞首批集中供地提出取消新房销售限价等,增强房企拿地信心。
目前已完成集中供地的多数城市首轮土拍热度回升,流拍率下降,土地市场出现一定企稳迹象。以合肥为例,据克而瑞研究中心统计,今年首轮土拍,合肥合计成交24宗涉住宅用地,总成交金额达189.62亿元。此次合肥土拍15宗地块进入竞品质环节,成交整体溢价率达到11.2%,是2022年已进行集中供地的城市中,平均溢价率最高的一个。此外,3月30日完成首轮集中土拍的重庆则是13宗地全部成交,无一流拍,且民企拿地占比明显提升。(完)
(庞无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