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能创新 知识产权政策加紧完善

在刘华看来,通过知识产权资产管理、商业化运营等,知识产权将成为创造就业、吸引投资、支持商业竞争力和实现增长与发展的强有力工具。“过去,我们的任务是着力建设知识产权大国;当前,我们的任务是努力建设知识产权强国。

赋能创新 知识产权政策加紧完善

来源:经济参考报    2022-04-27 00:00
来源: 经济参考报
2022-04-27 00:00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发明专利授权量年均增长13.4%,专利密集型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11.97%,PCT国际专利申请量连续三年位居世界首位……最新数据显示,我国知识产权创造质量持续提升,运用效益加速显现,已成为创新发展的重要动力源。

4月26日正值第22个世界知识产权日,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多部门就进一步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密集发声。记者了解到,相关部门将加快研究制定大数据、人工智能、基因技术等新领域知识产权保护规则,探索新业态知识产权法律适用,推动我国由知识产权大国向知识产权强国迈进,持续为中外资企业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

赋能创新发展 知识产权创造质量不断提升

今年北京冬奥会上,一大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成果,让“冰雪之约”变得更加生机盎然。国家冬季运动服装装备研发中心主任刘莉介绍,以拥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速滑比赛服为例,它具有“最佳姿态+适度压缩+最佳减阻结构”,在重点速度区间能够达到降低阻力10%以上的效果。“项目组充分重视知识产权申请,截至目前共获得了31个知识产权授权。”

这只是一个缩影。近年来,我国知识产权创造质量持续提升,已成为创新发展的重要动力源。

国家知识产权局最新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共授权发明专利69.6万件,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7.5件,较上年提高1.2件。五年来,我国累计授权发明专利253.1万件,年均增长13.4%;累计注册商标2770.5万件,年均增长29.0%。

以软件正版化为例,中宣部版权管理局局长王志成介绍,国产关键软件整体水平显著提升,软件企业的创新创造活力显著增强,2021全年软件著作权登记量达228万件,同比增长32.34%,国家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持续得到促进。

知识产权也是国际竞争力的核心要素。2021年,我国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中的排名,从2017年的第22位提升至第12位,稳居中等收入经济体之首。PCT国际专利申请量连续三年位居世界首位,进入全球百强的科技集群数量跃居全球第二。

“产权组织相关经济学家认为,中国创新经济的崛起不仅仅是一两个指标的上升,还体现在创新生态体系的各个环节中。”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中国办事处主任刘华说。

激活市场动能 知识产权运用效益加速显现

知识产权一头连着创新,一头接着市场,是科技与经济结合的纽带桥梁。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最新数据,2020年我国专利密集型产业增加值达到12.13万亿元,同比增长5.8%,占GDP比重达到11.97%。

此外,2021年全国专利、商标质押融资总额达3098亿元,同比增长42%,惠及企业1.5万家。知识产权使用费进出口总额3783亿元,其中出口760.2亿元,同比增长27.1%;出口增速超进口增速10.5个百分点。共签订涉及知识产权技术合同21.9万项,成交额突破1.4万亿元。发行知识产权资产证券化产品42只,发行规模95亿元。

在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科技创新催生的知识产权创造,也为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提供支撑。快手集团副总裁、总法律顾问贾弘毅介绍,快手专注底层芯片研发,自研芯片将标准和自主创新应用到产业中,发挥平台企业优势,完善了AI和视频产业的关键环节,并可带动中小型企业共同创新发展,形成产业集群。

在刘华看来,通过知识产权资产管理、商业化运营等,知识产权将成为创造就业、吸引投资、支持商业竞争力和实现增长与发展的强有力工具。

上海新金融研究院理事长屠光绍表示,包括科技、数据等在内的知识产权已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生产要素,知识产权市场也是当前统一大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在新型市场体系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功能角色。

迈向知识产权强国 全链条保护持续强化

随着知识产权和创新产业蓬勃发展,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性也越发凸显。为更好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围绕知识产权的全链条保护格局正加快构建。

在顶层设计和法律制度方面,去年《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和《“十四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相继印发,将知识产权保护作为核心内容加以部署。同时,商标法、专利法、著作权法新一轮修改完成,建立了国际上最高标准的惩罚性赔偿制度。

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申长雨透露,当前我国还正在加快研究制定大数据、人工智能、基因技术等新领域新业态知识产权保护规则,更好适应技术的进步和发展。最高人民法院民三庭负责人李剑也表示,将积极探索大数据、人工智能、基因技术等新领域新业态法律适用问题,推动知识产权审判与科技创新深度融合。

对于备受关注的数据产权保护问题,申长雨透露,知识产权局已经在浙江、上海、深圳等地开展了数据知识产权保护试点,为后续制度设计提供实践基础。其中,浙江已经建立了数据知识产权公共存证平台,并开始面向市场主体提供存证服务。

“过去,我们的任务是着力建设知识产权大国;当前,我们的任务是努力建设知识产权强国。”北京大学国际知识产权研究中心主任易继明说,在强国建设的过程中,既要考虑知识产权保护强度,包括保护期限与维权周期、保护客体范围、赔偿多寡等,还要进一步促进保护创新的包容性制度设计。

“无论是中资还是外资企业的知识产权,我国始终一视同仁、平等保护。”全国打击侵权假冒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甘霖还指出,下一步,将围绕进一步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为广大外资企业营造更加公平、更为透明、更可预期的营商环境。

【责任编辑:曹原青】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