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水潺潺,鸟语花香。走进海南生态软件园,树林掩映之下,许多建筑都安装了“帽檐”。建筑师栾虎子解释,这种大角度遮阳体系设计,让部分区域不需要接入空调,“只为减少哪怕‘一度电’的消耗”。
绿色低碳发展,从“一度电”开始。近年来,海南不断探索环保节能的发展模式,努力控制碳排放。
——提前规划布局,“减碳”成为新时尚。
建筑物顶部铺满光伏板、玻璃“晒太阳”就能发电……在海口市江东新区,一批高科技环保设施在施工现场陆续“上架”。
“我们要求企业入驻前签订碳排放协议,严格实行低碳发展。”海口江东新区管理局规划统筹部副部长巩玄远说,根据园区规划,“近零能耗”的绿色建筑,后续将一律通过清洁能源获得电能,满足日常基本用电需求。
2021年,海南不但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碳强度下降目标,还完成了全国碳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配额清缴工作。
——调整能源结构,建设“清洁能源岛”。
优化能源结构是实现低碳发展的路径之一。在洋浦经济开发区,当地淘汰的老橡胶树等生物质材料,被收集加工转化为工业用蒸汽,作为驱动力和热能输送到入驻企业。园区热力供应商洋浦新奥能源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说,这种“绿色”热力如今已成为园区内不少企业首选,解决了长期自建锅炉“耗能高、碳排放量大”等问题。
近年来,海南以建设“清洁能源岛”为契机,努力加快能源转型步伐:严禁新增煤电,安全发展核电,有序布局风电、气电、光伏电,一批清洁能源项目相继建成。海南电网公司还开辟了从岛外购买“生态电”的新路径,不断扩大省外清洁电力输入规模。
2021年,海南清洁能源装机比重达70%,高出全国平均水平23个百分点。
——发挥海洋优势,发掘蓝碳潜力。
5月31日,海南首单蓝碳生态产品成功交易。通过企业购买,海口市三江农场红树林修复项目近5年产生的3000余吨碳汇量正式“变现”。
蓝碳,是指由海洋生态系统吸收和存储二氧化碳而产生的“蓝色”碳汇。作为拥有丰富蓝碳资源的海洋大省,海南提出在海洋碳汇研究上开展攻关。
今年初,海南国际蓝碳研究中心、海南国际碳排放权交易中心相继挂牌和获批设立。
记者走访发现,如今绿色低碳发展已成为海南自贸港各建设领域的共识,“减碳”也实现了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2020年至2021年,海南GDP两年平均增长7.3%,位居全国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