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智能化引领 打造重庆产业升级新引擎

“为经济赋能,为生活添彩”是智博会的主题,也是重庆推动大数据智能化、践行高质量发展的精准诠释。目前,重庆已集聚芯片上下游70余家,基本形成“芯片设计—晶圆制造—封装测试—原材料配套”产业链条,功率半导体产能规模位居全国前列。

大数据智能化引领 打造重庆产业升级新引擎

来源: 新华社
2022-08-21 00:00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新华社客户端重庆8月21日电 “为经济赋能,为生活添彩”是智博会的主题,也是重庆推动大数据智能化、践行高质量发展的精准诠释。近年来,重庆坚定不移推动大数据智能化创新发展,一手抓“芯屏器核网”全产业链布局,培育壮大智能产业;一手抓传统产业智能化改造,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工业插上“数字翅膀”,让“智造重镇”轮廓初显。

↑美丽的渝中半岛(陈亮摄)

智能化加速制造业转型升级

智能化改造,对一个企业意味着什么?

不久前,重庆界石仪表有限公司引进了一批新型智能化机床。工人只需轻点屏幕,就能让数十台设备同时运转。与传统生产模式相比,其产能提高了四成左右,自动化率达到90%。目前,企业在机加、装配等环节均实现了智能化生产,并成功获批市级数字化车间,拿到了50万元的政府奖励。公司负责人说,智能化改造不仅给他们带来了降本增效,还保障了产品质量的一致性和稳定性,所以他们每年都会投入上千万,来努力打造智能工厂。

生产效率提升33%,不良率下降44.74%,运营成本下降17.24%……取得这样的成绩,重庆金桥机器制造有限责任公司仅用了一年时间。“通过西部(重庆)科学城牵线搭桥,我们与施耐德电气合作,形成了16条精益生产线和7个机加工区的精益布局,完善了信息管理系统,从数字化车间升级成智能工厂。”金桥公司有关负责人说。

智能化为经济赋能,这样的场景在重庆各地已逐渐成为常态。近年来,重庆坚持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大力实施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智能制造向纵深发展。

在重庆赛力斯两江智慧工厂,支持客户个性化定制整车颜色的生产喷涂系统,切换时间仅需15秒。在梁平一家管道生产企业的智能工厂,自动化生产线繁忙而安静,整个过程几乎无人介入,只需一台电脑就可轻松操控;在璧山区,“一企一策”定制技改转型方案,推动汽摩、电子、装备等传统优势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迈进……

数据显示,重庆已累计实施4800个智能化改造项目,建设734个数字化车间和127个智能工厂,示范项目生产效率平均提升58.9%,并且正组织实施建设584个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服务化延伸等新模式项目。

“芯屏器核网”全产业链发展亮点多

智能化,离不开“芯屏器核网”全产业链。近几年来,重庆一直在加速构建“芯屏器核网”全产业链,以此助推智能产业集群发展。

位于西部(重庆)科学城西永微电园的华润微电子(重庆)有限公司,产品广泛应用于消费电子、工业控制、汽车电子等领域。此外,获得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西部首笔投资的12英寸功率半导体晶圆制造线建设有序推进,预计今年底可投产,届时将带动国内功率半导体进一步接轨国际先进水平。

目前,重庆已集聚芯片上下游70余家,基本形成“芯片设计—晶圆制造—封装测试—原材料配套”产业链条,功率半导体产能规模位居全国前列。

在“屏”这方面,重庆的发展步伐也从未停止。康宁公司在渝布局了康宁显示玻璃基板前段熔融成型生产线和猩猩盖板玻璃熔炉项目,离全球顶级玻璃全系列产品“重庆造”又近了一步。

走进位于两江新区的峰米(重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一个个智能投影设备映入眼帘。“公司致力于大屏激光电视整机、新型智慧商显的研发和制造,在激光光源、光机模组、整机制造等方面掌握核心技术。”峰米科技负责人介绍说,2021年公司激光电视产量41万台,营收11.38亿元。

这是重庆在智能终端,即“器”方面发展的一个缩影。目前,重庆已集聚了一大批知名品牌商、整机和配套企业,截至2021年底,重庆产的微型计算机、手机产量均突破1亿台,成为全球智能终端的重要生产基地。

“核”即核心技术和零部件。重庆已建成国内首条自主可控压力传感器后端腔体工艺生产线。“重庆造”比亚迪刀片电池实现量产,推动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建设提速。

在工业互联网领域,重庆也大动作频频。成渝地区工业互联网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工业互联网)、国家工业互联网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等相继获批建设,产业生态体系不断完善。

在软件产业方面,重庆正大力实施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满天星”行动计划,近年来引进重大项目120余个,培育国家级软件信息领域园区3个,市级软件产业园7个,各类软件企业3万余家,成功获批成渝国家安全产业园区,这是全国首个跨省域专业园区,中国软件特色名城创建也进入试点阶段。

  ↑摩尔精英封装中心焊线工程师在进行芯片焊线程序编程作业

创新中心让产业链“串珠成链”

企业在生产中产生了多少能耗?产品的精度是否符合规范?这些在生产中形成的数据,重庆宏扬电力器材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不用去生产线,坐在办公室查看工业互联网平台系统就能掌握。

宏扬电力引入的这套工业互联网平台,是由中国航天科工集团重庆工业大数据创新中心有限公司研发的。截至目前,该创新中心已累计推动1000多家渝企“触网上云”。

制造业创新中心能帮企业做什么?宏扬电力负责人说,多数制造业企业普遍面临创新成果难以实现产业化的困境,而制造业创新中心的作用就是“串珠成链”,打通实验室产品与产业化之间的梗阻。

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高创新能力是重中之重。为弥补制造业创新能力不足的短板,重庆正实施研发机构倍增计划,并加大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和市级制造业中心培育,通过整合企业、高校、研究院所等各方资源,形成行业性研发中心,以此增强产业研发能力。

据了解,目前,重庆市正积极发展“研究院经济”,通过支持重庆高新技术产业研究院和行业性分院建设,推动全市产业科技成果转化、孵化,打造孵化科技型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的重要创新平台,建成“专精特新”企业培育体系,不断提升产业生成能力。

【责任编辑:曹原青】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