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既是民生工程又是发展工程。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为“旧改”按下加速键。从哪儿开始改、怎么改、谁来改、谁出钱……针对此前“旧改”推进中的矛盾集中点,《意见》给出了哪些“新招”?人民网房产频道采访多位业内专家,即日起推出系列报道,就《意见》内容的重点、亮点进行解读。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的指导意见》。《意见》提出,到2022年,基本形成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制度框架、政策体系和工作机制;到“十四五”期末,结合各地实际,力争基本完成2000年底前建成的需改造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任务。
清华大学房地产研究所所长刘洪玉等多位专家在接受人民网房产频道专访时表示,此次《意见》清晰界定了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的范围和内容,对组织实施机制和运行模式提出了指引,也明确了相关的支持政策和组织保障要求,对顺利实施并按期完成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任务意义重大。
改造牵涉面广 如何变“要我改”为“我要改”?
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牵涉面广,直接关系到改造的每个家庭,是一项综合、细致、复杂的系统工程。并且,老旧小区改造涉及到非常多的行业主管部门,比如管线单位、产权单位、审批部门等,统筹协调的任务非常重。
对此,《意见》提出,建立健全政府统筹、条块协作、各部门齐抓共管的专门工作机制。省级人民政府对本地区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负总责。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市场所研究员、研究室主任刘翔峰认为,通过上述措施,省级人民政府对本地区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负总责,可以加强统筹指导,落实市、县人民政府责任,确保工作有序推进;通过宣传引导,形成社会支持、群众积极参与的浓厚氛围。
另外,老旧小区改造,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发动群众参与改造。
《意见》提出,利用“互联网+共建共治共享”等线上线下手段,开展多种形式的基层协商,主动了解居民诉求,促进居民形成共识。长效管理机制。促进小区改造后维护更新进入积极推动设计师、工程师进社区,辅导居民有效参与改造。完善小区良性轨道。
中国生态城市研究院首席工程师赵江表示,老旧小区改造协调工作更多的是争取居民的支持。包括居民的改造诉求、方案和施工对居民生活的影响等。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党委书记宋昆表示,社区在疫情防空中发挥了重要的防御作用。在实施中,一般是由社区作为主体组织推动老旧小区去改造,因此政府统筹机制应该与社区治理结合起来。
宋昆认为,让技术人员下沉到社区将对老旧小区改造起到推动作用。“小区值不值得改造、用什么方式改造由专业人员来判断更合理,是完善老旧小区检测机制的一个重要方面。”
想建小区健身场 没空间怎么办
在今年的疫情当中,不少老旧小区暴露出了在社区治理、设施、服务等方面的很多短板,比如卫生防疫、助餐、便民市场等服务设施不足,很多地方小区没有收接快递的场所或设施,还有安防、技防水平不高等。
《意见》提出,完善适应改造需要的标准体系。各地要抓紧制定本地区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技术规范,明确智能安防建设要求,鼓励综合运用物防、技防、人防等措施满足安全需要。及时推广应用新技术、新产品、新方法。
刘翔峰认为,改造后的老旧小区将依托“新基建”实现未来社区的联网化和数字化,打造智慧社区。
另外,针对有的小区空间资源比较有限,没有办法全部提供大家需要的改造内容,比如健身场所、各类服务设施等问题,《意见》提出,建立存量资源整合利用机制。各地要合理拓展改造实施单元,推进相邻小区及周边地区联动改造,加强服务设施、公共空间共建共享。
小区完成改造后 改造成果如何维护?
刘翔峰认为,推动建立小区后续长效管理机制是此次《意见》的一大亮点。
《意见》提出,完善小区长效管理机制。引导居民协商确定改造后小区的管理模式、管理规约及业主议事规则,共同维护改造成果。建立健全城镇老旧小区住宅专项维修资金归集、使用、续筹机制,促进小区改造后维护更新进入良性轨道。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原副院长李迅指出,老旧小区改造不单是建设问题,也涉及到社会治理,过去难做除了资金问题,很重要一个原因是“共识”问题。社会治理工作必须要用创新思维改革“软硬结合”,实际上是一个共商共建共管共治共享的过程。
今年4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黄艳曾表示,这次老旧小区改造的前提条件是,在项目纳入改造计划之时要把长效管理机制建立起来,包括物业管理模式、小区管理规约、居民议事规则,这些是要在老旧小区改造项目生成之初,就跟居民达成一致,保障在改造后,能够保持改造成果。
(孙红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