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中国正在轰轰烈烈铺开的大规模智慧城市建设,是对未来城市形态的新探索。这种探索体量巨大、系统复杂、影响深远,而海外较早进入该领域的国家,其经验及教训将对中国智慧城市建设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加速发展,作为第四次工业革命重要载体,智慧城市建设正在世界各国不断提速,成为全球新的经济增长点之一,也是国家经济实力、创新能力和治理水平的体现。《经济参考报·高端智造》将连线全球驻地记者,纵览各国智慧城市建设进程及经验,以资为国内参考。此次报道分上下两期,敬请关注。
西班牙:巴塞罗那转型“欧洲创新之都”
□记者 谢宇智 冯俊伟 马德里报道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智慧城市的概念应运而生。所谓智慧城市,即通过信息技术整合城市的系统与服务,优化城市管理,让社会投资、人力资本、通信和基础设施等与可持续经济和谐共存,从而改善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西班牙东北部文化旅游胜地巴塞罗那市曾是欧洲重要的纺织产品生产和出口地,但20世纪80年代,经济萧条和大规模失业几乎使整座城市一蹶不振。为此,巴塞罗那市政府做出决定,改变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形象,促进基于知识产业、城市旅游业和优质基础设施等新经济的发展,以使巴塞罗那向现代化城市转型。
2013年,在时任市长特利亚斯的推动下,巴塞罗那开始朝着打造西班牙第一个真正智慧城市的战略努力,希望能在一个高度互联且零排放的大都会区域里创建一个拥有自给自足特性的城市。加泰罗尼亚自治区政府和欧盟对巴塞罗那市政府提出的各项倡议给予了支持。当地公司和大学也参与了这一战略计划的实施。
从2013年开始,巴塞罗那市政府增加了公共区域无线热点区域的数量,让无线网络覆盖到了城区的几乎所有角落。目前在巴塞罗那的公交地铁和市场里可以免费使用无线网络,一些公园、广场和图书馆也提供无线热点。据统计,每月全城约有超过25万人连接免费无线网。
与此同时,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巴塞罗那市议会也开发了一系列应用程序来帮助当地居民和游客,这其中有的程序可为当地居民提供移动市政服务,有的可用于支付停车费或是给电动汽车充电的费用,有的可咨询实时交通状况并查看市内交通摄像机所拍摄画面,有的能与地图结合展示巴塞罗那的博物馆、景点、旅游路线、著名打卡地以及自然和城市空间,有的能帮助游客设计具体景点的参观路线及了解等候时间和相关文化信息,还有一些则能通过定位与增强现实技术展示巴塞罗那的历史画面与旧日城市风貌。
与其他公共行政部门的合作以及建立公私合作联盟的举动被证明是卓有成效的。2014年3月,欧洲委员会授予巴塞罗那“欧洲创新之都”的称号,认为该市通过新技术更好地维持了与市民间的联系。这一奖项也帮助巴塞罗那获得了在2023年前持续主办世界移动通信大会的资格。
世界移动通信大会、物联网解决方案世界大会和世界智慧城市博览会等展览落户巴塞罗那,也进一步巩固了巴塞罗那作为智能城市的地位。正如巴塞罗那前市议会议员兼经济学家哈维尔·穆勒拉斯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所说的那样:“在1992年奥运会之后,世界移动通信大会成为在巴塞罗那举行的最重要的活动。”
另一方面,巴塞罗那还积极谋求物联网技术的发展来改善公民的生活。通过铺设物联网系统,该市共创造了47000个工作岗位,还在一年内创造了3650万欧元的收入。
在城市街道照明方面,市政府给路灯设置智能照明传感器,根据经过的行人数量调节光的强度,将电力消耗减少30%,这意味着每年全市可节省下3000万欧元的电费。在环境保护方面,智能垃圾桶的使用有助于优化垃圾收集,并通过垃圾的焚烧为取暖系统提供能源。公交系统方面,全市大力推广混合动力公交车以进行减排,并设立配备了太阳能电板的智能停车站。而在绿化灌溉系统上,地面传感器可收集有关湿度、温度、风速、阳光和大气压等信息,从而使人们了解植物的需求,减少水资源消耗。
创新技术的使用使巴塞罗那成了一个更具包容性、生产力、创新力且能自给自足的城市,并为当地居民、投资者和游客带来了便利。这座城市因此在2014年获得了彭博慈善基金会重大挑战奖,并在2015年朱尼珀研究公司发布的全球智慧城市排行榜上名列第一。
哈维尔·穆勒拉斯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说:“智慧城市是使一座城市跻身世界大城市前列中的绝佳机会。这座城市通过设立更好的基础设施获得了改变,但是它仍须不断发展,以改善当地的企业生存环境和居民生活质量。”同时他也指出,眼下社会不同阶层和不同年龄的人之间仍存在着巨大的“数字鸿沟”,以至于还无法让所有人从城市的现代化发展中受益。他认为,这将是未来巴塞罗那朝着进一步确认其“智慧城市”身份努力的方向之一。
韩国:打造“智慧城市国家”
□记者 杜白羽 实习生 胡可 首尔报道
作为高度城市化的国家,韩国一直重视智慧城市群建设,韩国总统文在寅表示,今后韩国将通过实施“新政”成为世界上最好的“智慧城市国家”。
韩国的智慧城市项目初期名为“Ubiquitous City”,意为“无处不在的城市”,后于2018年将项目名称变更为“Smart City”。据《智慧城市宣传手册》介绍 ,韩国计划从现有的28个城市拓展到包括大邱、春川、浦项在内的45个城市,2025年之前,计划在智慧城市项目投资10万亿韩元(约合575亿元人民币),至少可提供15万个就业岗位。
文在寅政府将智慧城市选定为“八大革新成长动力”之一,针对智慧城市项目的现有问题,如开发模式、可持续收益能力、居民体验感等做了一系列政策调整,并于2019年6月整理制定了《第三版智慧城市一揽子计划》(下称“计划”) 。计划第一次明确规定了“智慧城市”的定义,即将信息通信技术(ICT)如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各种新技术应用于城市规划,以解决各种城市问题,改善居民生活质量的城市模型。釜山市和世宗市被选为智慧城市“国家模范城市”。
今年2月,韩国国土交通部向文在寅汇报了2021年的主要工作计划,其中包括通过“国家示范城市·地区中心城市·智慧服务·综合管理”等平台将全国所有城市打造为智慧城市的计划,并力求上半年内成立世宗和釜山“官民合作”PPP模式下的特殊目的公司,正式着手打造“智慧服务”系统。
将釜山选为“城市实验室”,目的是通过试行各种“新政”,将七大“创新要素”——交通、医疗、教育、能源、文化、就业、治理,逐一应用于釜山城市区域,为解决城市问题积累经验。作为韩国第一大港口城市,釜山市重点发展对象是能源、机器人和水资源。能源方面,计划通过燃料电池发电厂、地热水供暖等技术实现所需能源的超100%可再生能源供应;机器人方面,计划通过建造机器人基础服务设施将釜山打造为世界级“机器人城市”;水资源方面,计划通过水循环过程中的尖端技术应用打造韩国科技“水城”。
有“迷你首都”之称的世宗市重点发展的是交通和医疗。交通方面,计划将无人驾驶、共享汽车等技术全面引入世宗市,构建“出行即服务”系统,打造面向未来的交通运输体系;医疗方面,从预防、急救、管理三方面入手,打造先发制人、灵活机动的尖端医疗试验台。
事实上,韩国提出智慧城市的蓝图构想,早在本世纪之初就已形成。最早的智慧城市——松岛新城位于仁川市南端,占地约607.5万平方米,均由填海造地而成,且距离首尔市不到65公里。2003年,为扩大吸引外资规模,将韩国打造成为东北亚物流·商务中心国,韩国政府成立了仁川经济自由区(IFEZ)。依托这一优势,松岛新城的智慧城市计划也被提上日程,意在将松岛建设成为超越香港、上海浦东、新加坡等经济特区的全球商务中心。
为保持资金链的良性运转,松岛新城优先开发的是回笼资金较快的住宅地产。建设初期采用了基础设施、住宅和商务办公地产同步进行的方式,完成了主要道路建设,并首先建造和出售了一批高端住宅区,再将所得资金用作进一步基础设施的建设完善投资。但是,以技术供应商为市场主导的“自上而下”的开发模式忽视了实际入住者对于服务设施体验感;以技术为中心的过度投资又导致该项目不具备可持续的收益能力,进而阻断了民营企业的加入 。
简而言之,所谓“智慧城市”俨然成了政府背书的房地产开发项目。项目后期虽然对开发模式进行了调整,但仍未能改善松岛新城的尴尬局面。就松岛新城的发展现状来看,房地产开发势头较好,住宅等地产销售情况较乐观。但是产业和人口的集聚效应都不明显,有产业发展滞后的情况。项目原计划吸引人口约为27万,但经过十余年的发展,截止到2020年2月其实际入住人口也仅完成了目标的三分之二,约为19万 。原计划开办的“海洋第三小学”也因入住人口不足这一原因于今年5月10日在教育部、行政安全部共同投资审查会上被否决。而税收优惠政策下被规划为各大学地方校区的教育用地也因久未动工,一度发展到双方对簿公堂的地步。
鉴于此前的发展经验教训,文在寅政府的相关“新政”可以说是因地制宜,针对城市具体情况“量体裁衣”,做了不少调整。但仍然不是十全十美。比如在“智慧挑战解决方案”项目上,地方自治团体采取公开征集的方式选择解决方案,对智慧城市的建设缺乏总体规划;官民沟通渠道的“缺席”可能会导致居民的体验感不佳,前车之鉴不可不察;智慧城市的所谓“智慧”又是否能跨越贫富差距,真正将全国所有城市都打造为“智慧”城市,将“智慧”变成一种“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惠及全体国民?这些都是韩国智慧城市建设所面临的问题。
除了国内,韩国政府还打算将自己的智慧城市模型——“韩国智慧新城(K-Smart City)”推广到其他国家。今年4月,韩国政府贸易投资促进机构——大韩贸易投资振兴公社(KOTRA)刊发了名为《智慧城市海外市场开发》的战略报告书。报告中分析了泰国、印度尼西亚、越南和土耳其四国的智慧城市开发现状、政策以及今后的相关推进策略。在此之前,韩国就已经参与了12个海外城市的智慧城市总体规划项目。
“2025年全球智慧城市市场规模将达到8200亿美元,年均增长14%以上,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之一……智慧城市注定是城市的未来”。文在寅能否在任期最后一年,做到智慧城市国内建设和国际推广“两手抓”,将是摆在其面前的一大考验。
瑞典:
创新解决数字化管理与隐私安全
□记者 付一鸣 斯德哥尔摩报道
瑞典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始终致力于智慧城市的探索,积极协调城市建设与资源环境、经济发展、人口结构等多方面的关系,在城市合理规划及系统性解决方案制定方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是全球知名的智慧城市之一,尽管早已榜上有名,但其所在的斯德哥尔摩省依然力求打造全球最领先的创新、开放和互联的智慧之都,通过创新的解决方案,开放性实现智慧城市和互联互通,在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方面更是不断加码升级,以确保智慧城市未来发展。
智慧城市的建设不是一夕之功,瑞典已将智慧城市建设纳入构建“无化石燃料国家”的规划当中,通过与数字化、生命科学、环境技术等配套领域的协同发展促进瑞典建成更加优越的公共环境。据介绍,斯德哥尔摩打造智慧城市的运营指标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建立方便且可靠的互联互通设施;以暗光纤形式组成的数字技术基础架构,该架构所有权为斯德哥尔摩省,并且提供平等与不涉及竞争的条款;数字技术为内置,且在住宅、交通系统与城市环境中不断发展;斯德哥尔摩省的运营、流程和数据是开放的,且易于访问和创新;斯德哥尔摩为企业、商业、居民和学术界提供创新的氛围;斯德哥尔摩是协作、学习和创新的地方——这座智慧城市由市政、地区、商业、学界和居民共同建设。
为了达到上述目标,各级委员会和相关公司董事会都需要在此策略的基础上积极地管理其运营。至关重要的是,智慧城市的建设工作不能被片面地对其单个职能(例如数字技术)分割对待,而是业务管理的自然组成部分。
首先是数据交换的集成平台,斯德哥尔摩省下辖各市政府对不同的集成平台负责,这些平台支持在操作系统和物联网设备之间交换数据。其次是数据收集、存储和分析平台:各市政府管理可以收集、整理和存储来自传感器、应用设施和操作系统等各种渠道的数据的平台,并对它们负责。根据斯德哥尔摩市政府的指导原则,如果特定应用需要,各级委员会和公司董事会经各地市政府批准后可以查看本地平台数据。在涉及应用与服务方面,根据指南,不同的委员会对其与智能城市连接的应用程序和服务负责。数字化计划中将明确斯德哥尔摩市的应用程序组合中应共同使用哪些应用程序,并研究进一步开发可用于协调多个业务领域所需的开发程序的可能性。
据斯德哥尔摩政府介绍,信息与隐私安全在数字化程序的框架内可形成管理体系结构。实现这一管理目标,三个技术推动因素至关重要。在应用与服务方面,一个重要的推动因素是信息和数据必须共享,根据应用程序的用途和目标人群,城市可以同时充当主体或合作伙伴。在数字平台和数字技术基础架构方面,应用程序和服务在数字平台上安装和运行,技术架构需要使应用程序和服务能够从系统和物联网设备收集数据,与此同时,应用程序和服务还需要能够轻松发送数据进行分析,并需要用于处理对数据访问的功能以及用于处理敏感信息过滤的功能。这些平台应使在斯德哥尔摩市的管理部门与公司董事会之间共享数据成为可能。
此外,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方面更是值得关注。智慧城市中的新解决方案将产生和使用大量信息,这意味着斯德哥尔摩市处理的信息将大大增加。目前已经有用于信息管理和安全性的系统和专业知识。因此,重要的是要确保所有新解决方案都符合当前的信息安全准则,并根据当前的信息安全准则对信息进行分类,还必须考虑到现行法律,例如《个人数据法》和欧盟有关数据保护的法规,以及与此相关的未来变更。
鉴于将在智慧城市中处理的信息量不断增加,斯德哥尔摩市相关单位认为,应审查信息安全准则和信息分类准则,尤其应特别考虑将来自多个数据源的信息混合在一起的数据处理。此外,还需要开发通用的工作方法和过程以及通用的信息结构,以确保所收集信息的一致性。
在智慧城市的信息管理中,重要的是要明确分配信息所有者对收集和使用的数据的责任。关于信息的安全问题,由于物联网设备数量的增加,在斯德哥尔摩市的各个地方,包括无线在内的通信将日益增加。对于新的解决方案,应权衡给用户带来的便利和信息处理的私密性。
在智慧城市开发的所有新解决方案中,都必须考虑到数据完整性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斯德哥尔摩市还计划建立一个与新的数字解决方案相关的正直与道德问题委员会,该委员会可以在这一领域提供指导,进而更大程度地实现隐私保护。
(谢宇智 冯俊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