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击上海基金公司复工首日:“金融脉搏”强劲跳动

灯光打开,屏幕亮起,久违的笑声环绕着办公室,上海多家公募私募复工了。海富通基金全面推进复工复产进程,目前各项业务保持平稳运营,办公模式对于公司核心业务未造成影响。

直击上海基金公司复工首日:“金融脉搏”强劲跳动

来源: 中国证券报
2022-06-02 08:30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灯光打开,屏幕亮起,久违的笑声环绕着办公室,上海多家公募私募复工了。

在接到公司关于逐步稳妥恢复现场办公安排的通知后,6月1日一早,中信保诚基金研究部总监吴昊便乘坐地铁前往公司上班。许久未走这段上班路,感慨之余,吴昊拍下照片发到朋友圈留念。

类似中信保诚基金的例子还有很多。6月1日,多家基金公司加快推进复工复产,充满活力的“金融脉搏”强劲跳动。熟悉的上海,你好。

核心员工返岗

上海日前发布重振经济50条措施,其中强调6月1日起取消企业复工复产“白名单”,推动各企业“应复尽复”,多家基金公司积极响应,投资、交易、研究、风控、运营、IT等核心岗位人员返岗。

6月1日,配合完成核酸阴性报告检查、场所码扫描、测温等疫情防控程序后,吴昊进入公司。简单收拾了办公桌面,吴昊便投入到新一天的繁忙工作中。

疫情防控期间,吴昊的工作转为线上,包括内部讨论、路演接待、调研访谈等。尽管疫情并没有影响投研工作的正常开展,但吴昊仍对线下工作充满期待。在当天开盘前的晨会上,吴昊与久未见面的研究员沟通经济、市场、行业、公司变化。下一步,投研人员不用“隔空”参加券商路演和调研访谈,而是可以安排面对面交流。

除投研团队外,多家公司以轻重缓急为原则,核心岗位优先复工返岗。当日,中欧基金约110名员工复工返岗,包括投资、交易、研究、风控、运营、IT等核心岗位员工,其余员工维持远程办公模式,各项工作都在有序推进。

海富通基金全面推进复工复产进程,目前各项业务保持平稳运营,办公模式对于公司核心业务未造成影响。核心岗位的部门在人员轮换的同时,预备了应急方案。

业务平稳运营

中欧基金根据各项业务的轻重缓急,以谨慎、必要、有序为原则,在严格遵守疫情防控要求的前提下,合理部署投资、市场、运营等各业务条线的工作安排,确保业务安全平稳运营。公司紧跟政策,做好充分应对,逐步从“现场封闭值守+远程办公”向现场复工过渡,最终实现全面复工复产。

5月31日晚,“逆行”的博道“英雄联盟”结束了71天的最后一天值守,陆续回家。这群员工在封闭初期便驻守公司,平均驻守64天,最长的达71天。在此期间,全体员工采取“线上+线下”模式,各项工作有序开展,投资运营平稳,销售和客服渠道畅通,并通过微信公众号、视频号、在线直播等形式,与投资者保持沟通和交流。

6月1日,博道基金安排第一批15名复工人员前往办公室,与封闭初期的值守员工完成轮换。在此之前,已对居家办公人员进行了多轮摸排,包括居家办公员工的健康情况和员工所在街道的疫情防控情况,做好具备返岗条件员工统计。

除公募基金外,私募基金也在有序复工。6月1日8时30分,住在上海各地的涌津投资员工出现在办公室,正常开展工作。研究部门一如既往地在晨会上汇报各自跟踪标的的最新情况,运营及交易部门紧张地准备着产品运作及交易工作,市场部门紧锣密鼓筹备着拜访客户、洽谈合作等事宜。

坚持防疫不松懈

在办公场地方面,目前博道基金所在办公楼已按复工复产要求设置了数字哨兵和场所码。在办公区域内,公司为此做了完善的后勤保障工作,包括前台、茶水间等均配置了相关防疫用品,办公室坚持每日消杀。此外,公司还贴心准备了复工返岗指南,涵盖员工复工准备、个人防护建议、办公防疫说明、报备联络安排等方面。

中信保诚基金驻守员工6月1日在公司办公大楼的核酸检测点检测后便可在6月2日下班后回家。疫情防控以来,中信保诚基金业务从未间断,正是由于许多员工在一线坚守,其中不少人驻守公司长达70余天。

6月6日到10日,中信保诚实行必须到岗人员值班制度,主要包含公司高管、IT、运营、交易、行政等核心岗位及保障部门,部分员工将24小时驻守公司进行值班以确保业务稳定运营,其他人员每日通勤上班。后续公司将根据疫情防控动态,适时调整不同等级的复工方案,逐步稳妥恢复现场办公。目前已经完成场所码等数字化防疫手段的安装部署,并在推进执行环境消杀、保洁及配套保障方案,旨在为现场办公人员提供安全、良好的办公环境及完善的后勤保障。

【责任编辑:曹原青】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